生活化、趣味化、知识性的讲座

作者:佚名|发布时间:2017年05月18日 浏览:2

——小记王光洁老师的《西方饮食文化及礼仪》讲座  王文祥


本周六晚8:30,高一分校英语教师王光洁在校报告厅为学生们做了题为《西方饮食文化及礼仪》讲座。


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,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座。未来的几年里,我们中的许多同学可能会到这个村落西部的某个饭馆里吃一顿大餐,如果不知道其中的礼仪,可能会闹出许多笑话”。在生动活泼的开场白中,王老师开始了自己的讲座。


作为一名英语的门外汉,我听这个讲座是要鼓起很大勇气的。一直以来,我始终以为英语老师哪儿都好,就是有一点不好,越是听他的公开课示范课什么的,就满堂课都是洋味儿,一句话也听不懂,落在听课本的单词更是寥寥。但这个讲座给我的感受不同,我的心始终在兴奋着,没有一点的倦意,尽管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,却始终为王老师的昂然的情缘所感染,讲的会意的地方,我莫名的随着同学们的笑声而不自觉的发笑,会场始终洋溢在一种欢乐怡和的氛围中。


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,我收获了好几个西方谚语,亦或是成语;了解了许多单词的构成,前缀后缀,也掌了几个句式。更懂了赴宴西餐的准备,刀叉的握持,餐时的默然、餐后的刀叉摆放等等,仿佛是很短的时间,一下子收获的杯满钵溢。


当时只是是施施然地听,随着同学们的欢声而怡然的笑,没觉得的王老师的报告有何的不同。曲终人散后,我和隋校长一边收拾会场一边交流心得。还是隋校站得高看得远,“王老师的老师融知识性、趣味性、生活化于一体,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变成了趣味的师生交流”。说的真好,道出了我的心中有口里无的观点。


现在想来,我的谚语的习得,单词的掌握,礼仪的教化,是在王老师精心设计的生活场景中,随着讲座的逐层展开,而不自觉地掌握起来。王老师的讲座整体设计好,侃侃而谈,随心而论,偶有启示,这一些都能掀起现场的热度,强化了知识的接受。


讲座结束后,我对报告作了一句话点评:“听王老师的报告突然起了赵本山、宋丹丹的小品《黑土白云》中的一句台词,‘俺就想念赵忠祥’,今天我化用一下,俺老佩服王光洁老师了!”一时掌声如潮,这是对光洁老师最大的回报。